我,朱常淓(1607—1646),安徽凤阳人,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是万历皇帝亲侄。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时,我袭父潞王爵位,并在河南卫辉建立藩国。在位二十六年后,当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灭亡后,我流寓于杭州。清顺治二年的初期,我曾被推举为监国,但不久后清军到来,我便投降了他们。第二年五月,被押解至北京,最终在那里被杀身亡。
在弘光元年的最后一个月,即1655年的6月30日,我们得知清军已经渡过了长江并俘虏了弘光帝。我那时就被一些大臣,如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等人请求监国,他们认为我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因为我是诸多藩王中的贤者,就像古代宣庙东征时的襄和郑监国一样。但就在我准备即位成为皇帝之前,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建议我应该与清军谈判,而不是直接上台。我遵循马士英的意见,在7月4日派出代表陈洪范与清军进行和谈。但不幸的是,这个决定导致我们失去了杭州城,并且最终不得不向清军投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起被送往北京,其中包括我的同僚们以及一些其他官员。当1646年的5月23日到来了,我们都遭到了惨淡的一死,以“谋反”罪名。这段经历虽然让我未能成就什么,但我的名字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音乐家和书法家的荣耀。
《历代画史汇传》提到,我对绘画有着非凡才能,尤其是在画竹石方面。直至今日,在河南省的一个博物馆里,还保有一块刻有我的作品“月外兰”的石碑。而在音律领域,我也是高手之一。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名为“潞琴”的特殊乐器,每一张琴都有独特编号,因此它非常珍贵。在那个时代,它甚至成为了礼物之选,被赐予诸侯们。
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古音正宗》,这是一本关于音律知识的专著,由我亲自撰写并出版。此书共七册,从崇祯七年开始印刷,并收录了50首由作者创作或改编的小曲,这些曲目包括传统古琴曲和现代创作作品。
而且,说到书法,那是我生命中最精通的一项技能之一。尽管现在已过去数百年,但许多保存完好的我的手迹依然能够见证这一点。一部分这样的艺术品还用以装饰某座崇圣祠内墙壁,使它们得以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