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往往将生活的印象与粮食的充足联系起来。然而,当我们谈论到明朝时期,那个时代的明朝为何放弃了越南,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复杂和有趣。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越南红河三角洲确实是一片肥沃之地,可以大量产粮,但这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历史上,越南北部各政权都重视海外贸易,因为这是他们获取资金的手段之一。当时由于航海技术不发达,从印度洋进入南中国海的商船必须经过占城和红河三角洲地区才能到达广东或福建,因此这些地区对外国贸易极其重要。
然而,在明朝期间,明朝摧毁了自由贸易,并且打压工商业发展。这意味着尽管安南拥有丰富资源,但被征服后的安南工匠遭到了掳走、廉价劳动力化;底层农民则承受重税和繁重徭役。此外,明朝还摧毁了本国以及安南的海外贸易,这导致了两者的经济活动停滞。
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整个越南社会对明朝统治的强烈反抗,不仅地方豪强知识分子,也包括平头百姓,都对此表示不满。而且,由于海外贸易被破坏,明朝在安 南 的统治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本土财政支持维持运转,而当反抗军遍布全国后, 明 朝就陷入绝境。
因此,即使红河三角洲是生产粮食的地方,但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使得清除并有效管理这个区域变得困难。不管多么丰饶的地理条件,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口政策、经济手段,以及政治上的合作与理解,最终也难以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最终,当黎利领导蓝山起义,他虽然屡次失败,但每次都能迅速恢复力量。他组建了一支兵种齐全的大型部队,与之作战的是一个已经衰弱无力的帝国。在支棱之战中,他击败并消灭了柳升率领的东路援军以及沐晟率领西路援军(实际上西路援军已无存在价值),这标志着明朝在安 南 的统治基本崩溃。
最后,一些残余的明军不得不选择荣誉投降,与黎利达成协议,将武器、粮草、家眷及俘虏交出退出安 南。而黎利则设法控制占城,以便掌握航线和中转站以获得税收。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中转站也逐渐衰落,因为东西方船只可以直接通过马六甲海峡进行直航,无需再经过占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