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仇英以其卓越的绘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被后人尊称为“十洲仙史”。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而且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仇英出生于太仓(今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他的生活经历从工匠到漆工,再转向绘画,从业余爱好者成长为专业艺术家,这段曲折的人生道路塑造了他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风格。
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他们不仅在绘画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相互影响和交流。仇英特别注重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他对唐宋名家的稿本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模仿它们创作出了许多精品。这一严谨认真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
除了人物画,仇英也擅长山水、花鸟、楼阁界画。他尤其善于临摹南宋时期院体派的作品,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这些作品甚至难以辨别真假。他的青绿山水与人物故事画,以形象准确、工细雅秀著称,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
仇英还擅长仕女题材,他将南宋马和之及元人的技法融入自己的笔墨中,使得人物造型既准确又秀美。他的线条流畅,有别于当时流行的一些板刻习气。他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被认为是明代仕女美典范之一。
其中,《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作品都是代表性的佳作。在这类山水之间探索古迹的地方,他运用赵伯驹、刘松年的传统,同时融合李唐、刘松年等前辈们所创立院体派之精髓,不断创新,为中国山水景观绘制了一幅幅生动活泼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地理图谱。
张丑曾评价说:“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董其昌更是题写过一句:“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可见,在那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情路上,虽然众多学子追随,但仍然无法完全超越或赶上这位伟大的师傅——赵伯驹。而至于他那些晚年的徒弟们,如沈硕、彼环及尤求,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里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将它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