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正面临着与后金的战争压力,要求彝族土司奢崇明和安邦彦征集兵力前往辽东作战。然而,明政府拖延发放军饷和粮食,并扣押了预定的军费,这激起了两位土司的愤怒。奢崇明调动二万名士兵到重庆,但遭到了四川巡抚徐可求的质疑,认为这些士兵老弱病残无战斗力。徐可求要求将这些士兵遣返回永宁重新征调。
奢崇明被迫反旗,他率领这群士兵攻占重庆,将徐可求杀害,并俘虏其他官员。这场叛乱迅速蔓延至合江、纳溪、遵义等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随着安尧臣去世,其子安位年幼,由其叔父安邦彦摄政,大权落入奢社辉和安邦彦的手中,他们响应了奢崇明的起事,控制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区。
此时,一系列地方势力的武装纷纷加入这场抗争,其中宋万化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一时间,在水西一带爆发了一系列暴动,十万大军围困贵阳达十个月之久,最终导致城内民众饿死数千人,只剩下几百人幸存。
朱燮元于天启三年(1623年)平定了这一地区,而在崇祯元年(1628年),朱燮元被任命为总督五省军务。他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对付这一地区,最终在八月份击败并杀死了奢崇明和安邦彦,此次行动标志着这场叛乱最终平息。此后,只剩下水西首领安位继续抵抗,但由于缺乏补给,他也最终投降。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政治上的误解还是经济上的剥夺,都显著加剧了当地人民的情绪,使得他们走上了反抗道路。而对于朱燮元来说,他不仅展示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而且还展现出他对待敌人的宽容态度,即使敌方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也没有过度使用武力,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谨慎而有效的手段来结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