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评元末起义者:忘恩负义的盗贼愚民妖人,明朝最厉害的三个人中有“殿兴有福”理论。首乱者是带头作乱的人,而殿兴者则是半路加入起义的人。朱元璋认为,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但他自己却能在这混乱之中成就霸业。他借用大量历史例子,论证了他的观点:“秦、汉、隋、唐、宋等朝代的大型农民起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大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这些首倡乱者的命运悲惨,不仅因为他们引发了战乱和流血,更重要的是,这些事迹证明“天之道好还”,即天意喜欢恢复秩序,凡为首倡乱者终将遭殃,而那些在事态已经发生时才加入的人,则没有责任,他们不过是在帮助结束这场混沌。
朱元璋强调,宁愿饿死,也不要造反,他说,“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即使是饿死,也比被兵刃所杀要好得多。这一理论不仅能够说服百姓,而且也通过概率论来分析,从军队中的炮灰到叛军中的高官,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顺从。然而,这种理论构建似乎存在矛盾:如果天下无道,那么第一个起来反抗也是必然的。但在朱元璋看来,即使如此,也应该选择饿死,而不是成为那个第一个揭竿而起的人。
因此,在《大诰》中,朱元璋提出了“殿兴有福”的理念,将那些参与初期暴动的人称为“首患”,把自己归类于那些在革命风潮爆发之后才加入的人群,即“殿兴”。这样,他可以避免承担前行者的责任,同时获得成功带来的荣耀。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展现出他深厚的心机和狡猾。而对于其他参与革命的个人来说,无论他们是否拥有先见之明,都无法逃脱宿命般地追随着这一系列事件向前推进——直至最终的一幕出现,让所有这一切都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