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刘伯温朱元璋最讨厌的幕僚这还真不是什么笑话

0

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打天下时,对刘伯温以老师相待,极尽拉拢之能事;建国后却翻脸打压。

从士大夫的分类来讲,刘伯温是独士,是个想拥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这种读书人,与想控制一切的暴君是犯冲的。从投奔朱元璋的年头来看,刘伯温谋士群中算是比较晚。他是在元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来到朱元璋麾下。此时距离朱家军一统天下不到十年。

《明史》记载了这四人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这种礼贤下士的情形,使得名士们被打动。刘伯温从此开始了为朱元璋运筹帷幄的人生新路。

后来人们为了增添传奇色彩,将二人的合作浓墨重彩,并附会了不少神秘故事,如“西湖望云”的故事,说刘伯武早在投南京之前就发现金陵有“天子气”,所以决心“辅之”。然而,这显然有些过了,但总得来说,其作用确实不小。

公元1367年11月,大军直击蒙古大都,大胜。在劝进的大臣面前,被迫登基称帝。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很重要,那就是祭祀上苍的事宜。这时候由谁决定呢?当然要依靠那位深通天文、算术高手—— 刘伯温,他通过观测星象,为皇帝选定了一次风和日丽好的好日子,即洪武五年的初四(公 元1368年的1月23日),这是他的一份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了他与皇帝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个转折点。

在胡惟庸出言攻击他的情况下,由于谈洋曾经被农民起义军占领,而其地理位置对抗性强,所以胡惟庸认为这是个容易起兵的地方,因此指控说:“谈洋地方有王气,是不是你想把这里发展成自己的部队?”这样的话激怒了已然失去耐心的大明皇帝,他直接夺走了原来的职位和禄米,从而结束了与这个历史上的智者千虑之间短暂而又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权力斗争。

最后,在病重之际,不仅没有得到朝廷赐予安慰,只不过获得了一纸诏书,其中责备自己当初不早早归附,还表述自己做出的安排都是符合国家利益要求,以此作为理由表示自己对待他的方式合理。而这一切,都让那位曾经以儒学自居、但却未能成为真正尊贵官员的人感到无比绝望,最终选择隐退,并留给子孙遗命,不要再涉足仕途中的丑恶世界。在现实社会中,被认为应该忠诚于君主,却又渴望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们往往会遭受残酷挫败,最终只能选择逃离或沉默。但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仍旧是一道亮丽而又悲剧性的风景线。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