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在建国后却翻脸打压。从士大夫的分类来讲,刘伯温是独士,是个想拥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与想控制一切的暴君是不兼容之才。
从投奔朱元璋的年头来看,刘伯温谋士群中算是比较晚。他是在元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来到朱元璋麾下。此时距离朱家军一统天下还不到十年。11月份的时候,攻占了浙江处州,这也是老家的管辖地。老家都被人占了,所以他和另外三个当地名士——叶琛、宋濂、章溢一起,被说成被朱兵一路保护送到南京去见朱元璋。这四个人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很是温馨。
《明史》记载了这个情景:“我为天下屈四先生,我今天下纷纷 何时定乎?”这种礼贤下士的情形,让名士们也被打动了。在此之后,他开始为皇帝运筹帷幄的人生新路。
人们为了增添传奇色彩,对二人的合作给予过多神秘故事,比如“西湖望云”的故事,说在投向之前就发现金陵有“天子气”,所以决心“辅之”。虽然这些显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有其作用。在北伐大军直击元大都胜利,在手下的劝进建议上,他参与了一些策划,并且帮助敲定登基日期。
洪武五年的某件事让胡惟庸闻风不远:刘伯温无意间做了一件事,让嗅觉灵敏的人闻到了味道。他提议在他的家乡附近设置一个巡检司,加强管辖。但这事让智者千虑犯了大忌,因为谈洋曾经是一个起义军占领的地方。胡惟庸立刻将这个机会抓住,上书称谈洋一带有帝王之气,说这是不是要发展自己的部队?结果就是胡惟庸借刀杀人,将责任归咎于他,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伙,只不过因为需要再次整治一下而已。
最后,因为赞美得不起劲,被整得不得安宁,最终病重去世。而关于他的死因,有许多争议,但总之两人相互利用,却还是最后由那位桀骜不驯的大奸巨猾获胜。而对比着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都会觉得那位以儒者自居的大臣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悲剧,是一种颇为沉痛的事情。不过,就像古代那些英雄人物一样,他们留下的足迹,也许并非完全白费,那种精神与智慧,或许未来某日能够得到新的解读和尊重。不禁让我们思考,在那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小小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怎样平衡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又该如何面对命运中的转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