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民情
在英德市城乡的客家人中,鲁班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习俗,深受尊敬。鲁班是中国古代木匠祖师,以其智慧和技艺著称。在英德,这种信仰体现在木工工具和建造规矩上。
传统的木匠使用墨斗、角尺和竹尺,这三件工具据说是鲁班留下的遗物,它们代表了设计与建造的基本原则,被视为木匠的象征。每当木匠面对这些工具时,他们仿佛面对着“尚方宝剑”,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重。
英德客家的故事讲述了鲁班发明墨斗时,他要从不同类型的树干中取出板材或方条,只需用墨斗线一弹,树干即开启,又快又省力。但有个徒弟不愿远走寻水补充墨水,便偷偷撒尿入斗,从而解开不了 木头。这导致他必须发明锯子来切割木材,而他的懒惰行为遭到了惩罚。老木匠们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年轻人勤勉、虔诚,不要贪图捷径;当墨壶空时,即使吐口水湿润棉纱,也不要撒尿,因为那是不恭敬神明。
由于对这些工具崇拜之深,发展到对泥土匠师傅的崇敬。聘请泥土匠进行家具或房屋建筑的人家,都必须尊重师傅,并提供比普通工人的更高报酬,还要以好茶好烟好饭菜款待,在工程开始或完成后给予红包利息。此外,不准胡言乱语讲不吉利话,不准借用他们的工具,不准坐他们工作的地方。甚至还有流传《鲁班经》一书,其中包含制造技术及主人家的魔法咒语,如果主人待薄于师傅,则可能会遭到魔法整治。
泥土匠还有一套严格的手续,如“周通”法则,即以九寸、九尺、九丈为标准来裁定建造物品规格。不符合这一原则,就可能造成比例失调并带来不吉利影响。而且,由于儒家礼教中的“凡事无十足”,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减去一些单位,以避免招灾致祸。
总之,学习成为泥土匠是一个修养锻炼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才能满师。一旦学徒期满,他们所作所为都关系到师傅,即由谁教育出来,要有名声不能败坏。如果败坏了,那么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在英德客家的眼中,鲁班经不仅体现了聪明才智,还展现了他们尊师重教、循规蹈矩而又谦虚坚忍的一面,是一个值得赞扬和学习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