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科举制度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立是对前代官吏选拔制度的一次大改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使得仕途变得封闭和腐败。而九品中正制虽然强调士庶之分,但也导致了人才被忽视,加上机构重叠,造成官多民少、清干良才百分无一的现象。
隋炀帝面对这一问题,大刀阄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并创建了科举考试。开皇七年(587),隋朝定下每年各州荐举贡士3人入京考试,这些成绩优异者称秀才。当年的考题仅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由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荐举考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了科目,从文才、武艺、品德到治能等方面十个不同科目,每个科目的招录标准都更加严格。这也是为何有的人认为这是确立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此外,还设立了进士科,用诗赋和试策来考核人才,这不仅体现了文人的价值,也为将来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解放空间。
通过这些措施,隋朝打破了世家豪门垄断仕途的局面,为后来的唐宋时期奠定了基础,让更多普通百姓有机会通过学习成为高级官员,即所谓的“进士出身”。这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对于那些追求知识与荣誉的人们来说,更是一道打开仕途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