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夺门之变”这一事件显得尤为特殊,它并未伴随着大规模的流血与冲突,而是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皇位的交接。那么,这样的成功究竟缘于何种原因呢?
有人认为,朱祁钰德行不端,因此失去了皇位。而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来自朱祁镇复辟后发布的一份废帝诏书,该诏书指控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其秽闻彰闻,神人共愤。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之争而决裂,对方的指责往往带有目的性和个人恩怨,不足为信。
事实上,导致朱祁钰失去皇位的关键因素,与他当初被拥立成为帝有关。在危急时刻,他被迫登基,并非完全遵循礼制。为了使这次非正常继承合乎礼法,他册封了他的侄子二岁大的儿子——太子朱见深。这样安排,使得未来当明朝需要新的君主时,可以选择自己的子孙继承。
然而,在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之后,当即感受到了权力至高无上的美妙体验,从此决定保持权力,并将其留给自己的子孙。这一系列私利驱动的手段严重损害了他的威望,最终却以竹篮打水告终。
在立储问题上,一意孤行,即使使用酷刑压制反对者,也激起了一些大臣的心怀不满。当且仅当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一些失意的大臣开始秘密策划取代他的人马。
石亨作为北京保卫战中的功臣之一,因为贪婪分道扬镳于谦。他决定铤而走险,将太上皇从避难返回,以便重新开启职业生涯。此外,大太监曹吉祥也抱有类似的野心;都御史徐有贞因主张南迁遭冷落,而杨善则因为迎回瓦剌人迎驾陷入停滞期。这群受到现状困扰的大臣聚集起来,为颠覆景泰朝筹备阴谋。
由于他们掌握京城军队及都察院,他们几乎控制了中央最重要机构中的两部分。在随后的“夺门之变”行动中,没有发生重大流血,只需轻松完成了政权更替。
景泰帝费尽心思,却最终挖坑自毙,最终落得个凄惨结局,让人唏嘘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