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中国古代排名之争的反复事件过程

0

明朝国本之争的反复事件过程

朝臣拥护太子,流言四起

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首辅申时行上疏,强烈主张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而,明神宗偏心于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对此大臣们怀疑后宫干政,并对郑贵妃极力反对。他们依据明朝传统,将朱常洛视为合法继承人。

朝中大臣的奏折如潮水般涌来,上千份奏章提出相同的要求,但被推迟至两三年后再行。此间,大臣们不满意明神宗的心思,用以挑战他亲近郑贵妃和她所生的儿子的行为。

王恭妃未受封,郑贵妃即被加封

当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人上书请求册立东宫时,被明神宗降职处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认为只有按照长幼顺序才能决定皇储。

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都有数十位官员向天下提出了救赎。但尽管如此,明神宗继续忽略这些声音,只是心中的愤怒日渐增长。

慈圣太后与五更呼唤帝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对于这场国本之争越发焦虑。当慈圣太后开始减少参与政治活动时,大权旁落于宦官手中,而首辅申时行也因其宽容态度而受到批评,最终辞职归隐。

申时行辞职后的空白期,使得宦官冯保得以掌控国家机器,他试图通过宣扬“和事佬”的名声来稳定局势。但这种做法并未能平息民众对他的不满,不久便遭到贬黜。

工部张有德提议准备庆典,但遭拒绝

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首辅张居正去世后,一系列矛盾更加激化。大臣们集体要求举行册立仪式,但每次都被推迟。最终,在万历二十二年的八月,一纸奏摺提议准备庆典,但又被告知不能打扰先帝,这一消息引发了新的争议和指责,最终导致首辅申时行辞职返家。

三王并封之礼:一个新尝试

在这一切混乱之后,有大学士王锡爵提出一个新的方案:将三个兄弟—朱常洛、朱常洵及朱常浩—同时封为王,以待将来选择最适合的人作为太子。这一建议虽然出自善意,却触动了许多人的敏感点,因为它似乎暗示了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因此引起了一阵新的讨论和攻击,最终使得这个计划也无法实践而作废。这场持续多年的国本之争,在最后终于以仁宗登基结束,其妥协收尾标志着这段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