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但对他不希望儿子同自己一样碌碌无为的期望深植于心中。因此,他给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寄予他将来能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的美好愿景。少年时期的吴承恩确实展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学识,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般文章都能过目成诵。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四书五经”的兴趣逐渐转移,最终迷恋于捕捉新鲜事物和读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奇异故事,这些对于他的创作《西游记》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吴承恩对神话故事的热爱使他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心态,这种狂放不羁的情怀也让他与父亲产生了隔阂。他20岁时结婚,与妻子的相处愉快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而是促使他重新拾起了“四书五经”,并取得了科举生的资格。不过,在乡试中未能考取进士,这次失意对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打击。
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后,吴承恩在家人的鼓励下努力学习八股文,但再次未能考中。在这两次科举考试失利之后,以及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压力,他开始反思命运和社会现实。他认为功名富贵由天命决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这种认知也许帮助他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并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问世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民俗学和社会学上也有重要意义。这部作品通过图画与文字共同传递故事情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丰富多彩的情节吸引读者。此外,它还体现了一种批判封建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心态,是作者对于个人遭遇以及整个社会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