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帝王御览天下工程防范策略图

0

在一月七日,这个寒冷的冬日,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惊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这块青色窑砖上刻着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显示了明朝对于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它是由“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典史陈福”于洪武七年八月所制。尽管这块窑砖睡在这里已有600多年,但一直被忽视,因为它看起来平凡无奇。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理事冯建平对此进行了考证,他说:“这块窑砖见证了长沙600多年的历史。”天心阁下的一段古城墙已经定格为长沙古城墙唯一遗存实物。这些古老的城垣曾经是防御外敌和统治内地的手段,它们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

保存完好的明朝青色窑砖并非易事,它们承载着许多故事和秘密。“这一段城墙差点被全部毁掉,是因为有一帮文人阻扰,才有今天的存在。”冯建平说,这是一大幸事。

早在明代以前,长沙城墙都是用土筑成,但到了明初它们就显得过时且不堪使用。因此,在洪武五年(1372年),开始进行大规模修缮工作,用砖石取代土筑,使得城市更加坚固。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这块窑砖,就是那时候更换材料时留下的痕迹之一。

为什么要将每一块窑砖都刻上日期和制作者呢?这是为了确保责任追究。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找到责任者。此外,这些印记也标志着哪些官员参与到制作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对质量负责。这意味着谁制造的谁负责,即使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也能通过这些印记来识别出每一块石头或陶器是由谁制作,以及它们是否符合标准。

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只有这一片区域保留下来的明朝时代建筑材料。而剩余的大部分则来自清朝咸丰年间。那时候,由于不断扩张城市以及商业活动增加,对于原本用于防御目的而设计的小型街道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因此决定拆除。但正是在拆除工程接近尾声之际,一位湖南名士曹典球挺身而出,为保护天心阁附近的一小段城墙而奔走,最终成功地将其保存下来,现在它成为了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个缩影,以展示过去与现代之间巨大的差距。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