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明时期,尽管商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被誉为“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商业化程度仍远不及宋代。明朝的货币流通量仅相当于北宋两年的铸钱量,这种情况被形象地描述为“铸钱当不出千万贯”。政府在推行简化社会管理和摒弃商业化手段的同时,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却缺乏有效技术解决方案。因此,他们转而强调道德纪律和意识形态,以简单的道德信条如尊卑、长幼、男女来处理复杂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道德价值取代了法律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明帝国以文人为主导,其政治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将一切事务都置于道德伦理之上。这一现象极大地加剧了虚伪和不切实际的情绪,使得以道德立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明代全面拒绝技术进步并用道德替代法律的一个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