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81年的冬季,明朝军队的进攻席卷云南之时,一名年幼的男孩马三宝,被无意中卷入战乱之中。他被带到明朝营地,随后遭到了阉割,最终成为了一名太监,被分配到朱棣的府中。在靖难之变期间,马三宝以忠诚和勇敢著称,为燕王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404年,当朱棣认为马姓不适合担任高位时,他赐予马三宝新名字“郑和”,并授予其内官监太监四品职务。这个名字预示着他将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此后,朱棣委托郑和出海,并赋予他寻找失散皇弟建文帝以及对外扩张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使命。这一举措符合中国历代强盛朝代的传统,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朝吸引世界各国留学生等。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远航遇阻,在抵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时,因误会而导致两百多人死亡。尽管如此,郑和仍然保持冷静,以免此事影响后续行动。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当时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明初,将婆罗洲作为界限,对东方称为东洋,对西方称为西洋。因此,“南海”、“西南海”便被归类为“东洋”与“西洋”。这也是为什么郑和七次远航访问了超过30个国家与地区,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非洲友好关系的原因之一。
学者们普遍认为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而在他的二十八年的探险旅程里,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发生,那是在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这充分证明了郑和是一位传播平安的人,他传播的是尊重礼仪及中华文明中的“天下为公”。
郑和率领的大型船队,是按照现代标准来看,它们是高度组织化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战斗编组。在那个时代,它们甚至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或欧洲国家都要强大。一位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评价道:“如果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也许还无法与那时候的地球第一大帝国——明代海军相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