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朱棣,但对于明太宗这个称号,或许就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明太宗是谁?好像并没有被广泛传颂。实际上,明太宗最初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中发生了变动,明太宗消失了,这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明太宗。其实,明太宗就是朱棣,他驾崩后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被赋予了“庙号”为太宗,并被安葬于长陵。在查看《明实录》时,没有《成祖实录》,而是直接查看《太宗实录》中的朱棣的记载。
既然朱棣的庙号已经确定为 明 太 宗,为何现在几乎没人提起,而普遍将他称作 明 成 祖 呢?这是因为他的后代,即嘉靖皇帝改变了这一点。嘉靖皇帝为什么要更改这名呢?
嘉靖皇帝本身是一个重要人物,是当时的堂弟,因为前任皇帝未留下子嗣,所以他才登上了位子。而且,他是一位极具主见的人,不仅如此,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主应该独断专行,而不是与臣子商议,这导致了一场激烈的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之争围绕着是否允许新君改认父母进行,最终导致了杨廷和等人的致仕,从而宣告嘉靍胜利。这场权力斗争持续三年,对于后来的政治影响深远。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决定对自己家族进行重新命名,以增强自己的正统性。他给予同样经历世系变化的朱棣新的尊称,使得原本的“明 太 宗”变成了“成祖”,从此人们便习惯性地将朱棣叫做“成祖”。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中,每一次更迭都是为了维护一种秩序或权力的平衡,而这些变化往往会塑造我们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