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文士们似乎特别喜欢参加派对,不仅爱去财主家蹭饭,还乐于大快朵颐。例如,朱承彩这样的宗室成员,每隔不久就会邀请文人和妓女来家中共饮,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他会举办盛大的宴会,邀请包括张献翼在内的百余名士子,并且还请来了四十多位妓女作为伴侣。这让人不禁怀疑,那些金銮之家为何也要摆出流水席,与大家一起享受?有的人甚至因为一顿好吃的而放弃了科举考试。
王伯稠这样的人物也不少,他们宁愿写诗,也不愿意再次考取功名。只要有派对,无论是否收到邀请,他都会带着肚皮去那儿,大快朵颐。他虽然长得英俊,但却常常不要别人的馈赠,只是闷吃,没有唱歌或者做诗,只能听到他大快地吃东西的声音。
王伯稠曾写过一首《凤凰》:天外有凤凰,独立自徘徊。渴饮沆瀣浆,饥餐昆仑芝。椟椟鸣赤霄,如奏钧天回。举世那得见,百鸟安敢猜。这说明他自己就是那种只想独自享受美食的人,而这种态度,在其他朝代是难以找到第二个的。
晚明期间,就算是像王伯稠这样的文人,也没有什么羞愧感,只是在别人的喜庆场合里大快朵颐,有时候连主人都笑着看着他们。而那些钱主与缙绅之间,也存在一种特殊的情谊,即使文人们面对他们时也能保持尊严,这种融洽关系在其他时代是不太可能看到的。在晚明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阀阅之家”即便很富裕,也乐于做商业活动,而著名文学家毛晋既是文士又是书商,以此来赚钱,为富而仁,更乐意与文人分享。而郑铎就有一位穷诗人的朋友林春秀,每天都喝他的酒,却从未生气或感到厌烦,这种情谊在任何时代都是难以置信的。
晚明文化中的傲慢往往来自轻视,而文人傲气十足,因为他被看轻所致。当官僚阶层不重视文人才的时候,民间就开始养起这些士子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国家责任转移到了民间。此话说回来,对于那些经常带着家庭四处打秋风、向人要钱要食的小人物,我们常常讥笑,但这可能正是一种晚明遗风;金圣叹即便借了千金银子,最终挥霍无余,还抢白了别人的饭菜,这样的故事,在清初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如果不是继承了晚明养士新风,那么怎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