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明朝海禁长达200余年,是中国与世界潮流脱节的关键因素。从明初开始,海禁政策得到了持续且广泛的实施,到了后期更是反复强化。因此,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行海禁的时代。这种长时间的海禁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走向自封、傲慢开启了序幕,同时也是与世界潮流脱节的开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持有较为负面的态度,与宋元时期相比更加重视农业,并制定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同时,他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控制国家边界和防止外来干涉的措施,其中包括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禁止子孙后代无端侵扰,以避免浪费国力。
“片甲不得下海”的规定直接切断了沿岸居民生计来源,因此私下出海行为屡见不鲜。在此情况下,朱元璋不断发布更新版本的海禁令,每隔两三年就要重新强调其重要性,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等都曾发出过这样的命令。
明朝实施了接近200年的全面禁止活动,这一史无前例的情况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期间,一些人只能选择违法出海,从而变成了盗贼。而面对不断增长但又高昂成本的大量银币作为回报给其他国家(实际上是一种买和平方式)的经济状态中,利玛窦来到中国时,他认为这些支付并非来自外国,而是由明朝向世界支付的一种形式。这进一步加剧了由于闭关锁国导致的心理暗示——人们误以为自己领先于西方,而事实上正处于落后的境地。
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确实在科技和文化方面领先于西方,但自从明朝起步以来,它就逐渐落伍于全球潮流。此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已经迈出了新航路探索和殖民扩张的大门资本主义正在欧洲兴起。而我们则仍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只有苏杭地区一些城市出现个别行业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及严格限制人口自由移动等政策,不得不放弃发展壮大机会。随着历史观察者们心中的理解愈发深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段充满启示意义的历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