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哪部好看如果明朝不分兵采用合兵战术萨尔浒之战能赢吗

0

明朝那些事儿哪部好看?如果明朝不分兵,萨尔浒之战能赢吗?

说到明朝的萨尔浒之战,实际上有很多人不知道,但对于知道的人来说,这场战役也同样充满了趣味性和深度。内容丰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那么,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没有采取分兵的策略,那么萨尔浒之战会不会取得胜利呢?

如果明朝没有采取分兵,那么最好的结果是努尔哈赤误以为明军虚实不一,提前撤退,而疲惫的明军无法追击,只能草草收兵回去。这是相对较好的情况;而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即便如此,也会遭受严重损失,虽然伤亡可能不会比历史上的萨尔浒之战更加惨烈,但交换代价肯定很难看。

换句话说,不采用分兵并非导致 明军失败的关键因素。

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先弄清楚为什么 明军选择了采用分兵合击的策略。这与其装备和战斗特点有关。

到了十七世纪时,明军火器比例极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地面车辆投入野外部队。但这也带来了机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骑兵数量有限且火器比例较高,由于机动能力不足,所以采取分散后再合击,是一种相对稳妥的选择,用以压制拥有良好机动性的努尔哈赤,并在各支部队遥相呼应后进行最后消灭。这个本身就是 明军常用的打法。

甚至,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万历年间的一些重大战争,比如蔚山会战、平定杨镐叛乱以及平定播州大战等,可以发现这些都是通过三路或四路合击方式取得成功的事例。而且,在这些战争中,无论如何都没有出现错误,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了解了这些相同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我们就明白,当时做出这样的决策,对于当时 的作战经验来说,就是一个正常反应。

既然如此,那么真正导致失败的是什么呢?核心原因在于,当时 明朝的大臣们并不承认,但是真实状况却非常残酷:参加萨尔浒之役的 明军,其战斗力已经退化到无法取得胜利的地步了。

要解释这一点,还需要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关于武器装备的问题。当 时 的火器配备普及率非常高,但是为了让火器发挥最大作用,还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质量可靠,而此时 明 朝生产火器设备质量连年下降。此外,一些边防部队多年未更换装备。而就在爆发前十年的万历三十七年(即为 1623 年),京营鸟铳大部分废坏,挡板朽烂,这就是大清初期的情况!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训练水平。由于隆庆皇帝至张居正改革期间长达十六年的努力,使得北方民众每隔几年都有机会进行大规模操练,而且平日里协同作业从不间断。但到了万历后期,这种重要活动几乎停止下来。

因此,看着奏折文件中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薩爾江戰役之前,大约九萬名参戰士卒,其中至少兩萬名新手軍官完全缺乏實戰經驗。米萬鐘這位從政者甚至質疑說,這種裝備和訓練狀態已經廢弛了一個十年的時間。

即使這樣,這支所謂精锐集结完善的大隊人員幾乎全都是裝備有限且對於炮術無任何經驗的小白軍團。

河栋如襄阳推官則進一步指出:“莫論為訓練乎?”因为连领袖周师旦都怒责,“只是排个队列摆样子”,表現形式优美但实际操作无从谈起。

所以说,最终败因根源於参与薩爾江戰役的大批士卒既已荒废超过10年的装备,又显著缺乏战斗经验,与古籍记载中的“乌合之众”形容十分贴切。这样的团体,即便岳飞孙武韩信再生,也難以勝任任务。

这个现象反映出 万历末期国务处理上的严重失误——文官之间争斗不断,却忽视国防建设,从此没人过问全国范围内的地面力量储备。不幸的是,在国家安全紧急关头,被迫扮演厨师角色的大量保卫祖国的人员,他们已经被削弱至无法有效抵抗敌人的攻击力。

能够打赢?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