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吃瓜群众对明朝、1644年、1683年的历史事件感到疑惑,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以下,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政权,其起始于1368年,终结于1644年,国祚276年,共历12帝16世。在1644年北京的沦陷后,崇祯帝以身殉国,而北方虽然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所占据,但南方半壁江山仍在明朝控制之下,这些忠于明朝的势力拥立明朝宗室藩王为帝,并建立了南明政权,持续至1683年清军收复失地并消灭了南明势力,此时才彻底结束了南明的存在。
很多人认为应将明朝灭亡时间定在1683年,与晋朝分西晋与东晋,以及宋朝分北宋与南宋进行类比。但让我们细致分析,我们会发现尽管有这种看法,但确实不能用1683作为结束时间来划定。
首先,从存在时间来考量,东晋和南宋都远远超过了39年的存在,而这短暂的39天对于整个历史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1659年的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北部之后,可以说名存实亡,因此实际上只存在15个月左右。
再观察到南京方面的情况,那里不稳定的疆域和多次更迭,也无法称得上是一种稳定的政治体制。因此,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不能把这个短暂而不稳定的时代纳入到真正意义上的“清算”或是“正常”的历史记录中。
同样地,对待边疆地区的问题,如果按理来说应该是要有长期对抗甚至正统性的争夺过程,如东晋与五胡十六国相对,或是宋代与金、元相对,但是可见到的只是最终被迫接受其主导的地位,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持一段较长时间内有效抵抗的情况出现。因此,就连当时最具正统性的势力——即弘光政权也未能保持住自己的领土完整,更何况其他三个继任者的尝试?
最后,要谈及清军入关后的强悍程度,它迅速消除了李自成、大西以及弘光政府等威胁,并且在1659年的永历政府就已离开中国境内。这一切都显示出清军迅速完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征服,从而奠定了自己作为一代霸主的地位。而此期间丧失的是整体上的平衡性和持续性,因为没有实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或者战略局面反转,所以这一段很难成为像其他国家那样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声称1662(指的是1662-1696之间各个小规模反抗运动)应当被视作是新生的“重新开始”,但其实这些行为并不构成了一个能够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关键节点。此外,还有人提出了关于17个皇帝说的理论,其中包括参与过任何形式叛乱或推翻动乱的人物,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改变事实:他们都是以某种方式参与到了极端混乱和变革中的角色,因此他们也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皇家身份或拥有合法性根据以支持它们有效治理国家的事实;除非我们愿意忽略所有关于该时期是否真正在乎重建一种有效领导力的讨论,而仅仅因为它发生在一起点燃希望火花的一瞬间,因而给予其重要性,这似乎不是我们的责任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是基于严肃研究结果的一个判断。如果你喜欢探索那些常规以外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我,以不同的角度来讲述那些人们一直以来认为已经知道的一切史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