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张岱清初散文家的风采如同秦良玉一般璀璨夺目

0

在翻阅史景迁最新著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温洽溢译,台北:时报出版,二零零九年二月)时,我不禁心潮澎湃。这本书对明末清初散文家李渔和张岱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两位大师以其佻脱不羁的个性和率真风范,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他们作品中的性灵气息和率性之为。

张岱的生活曾经如同秦良玉般璀璨夺目,但随着国破家亡,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山中隐居,以布衣蔬食为生,甚至有断炊之日。他在《陶庵梦忆》中回顾往昔繁华岁月,不仅保留了真实感受,也展现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在〈自为墓志铭〉中,他提前预言自己将会死去,这种悲观的情绪让人感到触动。

他的住所“博览之所”是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的地方,那里的腊梅补缝空缺处,只有绿天,没有暑气。后墙高于槛,有方竹数竿潇潇洒洒,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清凉世界。而图书四壁充满堆积连床,鼎彝尊蹴,不移而具,这样的景象,与他后来的入山求生形成鲜明对比。

史景迁通过引用的资料,将这些片段串联起来,为我们揭示了张岱内心世界的转折,以及他如何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史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他的写法既有散文又有小说笔法,如第一章开篇就直接描绘出张岱的一生:“无虚日”,“便寓、便交际、便淫冶。”这样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南京城内秦淮河畔,看到那些端午节上的花船游弋,或听到箫鼓远扬的声音。

这段文字来自《陶庵梦忆》,卷四,篇二,是张岱描绘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景致。此刻我仿佛能闻到茉莉香气,无疑这是史景迁独有的野路子,使得历史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我从看完《王氏之死》开始,对史景迁的著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在再次阅读关于张岱的内容,更是让我心折难安。在序言中,史景迁说:“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消逝。”我想,如果没有先前的了解,再读这本书定会更有收获。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