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史景迁最新著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温洽溢译,台北:时报出版,二零零九年二月)时,我不禁心潮澎湃。这本书对明末清初散文家李渔和张岱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两位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生活态度,将文学创作与个人经历巧妙地融合,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他们所描述的时代之中。
张岱生于显赫家庭,享受了奢靡富贵,但随着岁月流逝,他从繁华世界中走向简朴生活。在他四十八岁那年,“国破家亡”之后,他选择隐居山林,过起了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日子。他的作品《陶庵梦忆》记录了他往昔浮华的一幕幕,而这些记载充满了真实感和趣味性。他在〈自为墓志铭〉中写道:“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这番话令人唏嘘,不禁感慨人生的无常。
他的“不二斋”是一座高大的建筑,有绿天遮阳、腊梅补墙等美丽景象。而图书四壁连床、鼎彝尊蹴,这些物是人非,如今只剩下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相比,那些曾经丰盛的地方,如同隔世一样。
史景迁通过深入研究张岱的人生和内心转变,以及他如何借助回忆和晚年的修史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为我们揭示了一幅完整而复杂的人物画像。尽管史景迁没有使用什么“独门武器”,但他却能够将各种资料串联起来,对张岱进行解剖,其技艺令人钦佩。
在写作上,史景迁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用引用的历史资料,以散文或小说笔法为之,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他开篇就用这样的方式描绘张岱居住的地方:“无虚日,便寓便交际便淫冶。”这样的生活虽繁华,却也不值得放在心上。周围环境如露台精雕细琢,与茉莉香气相融,这一切都是出自《陶庵梦忆》的卷四篇二,是关于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的情形。此处展现出的镜头推拉与人物内心所思所感,在传统史学著作及有关传记研究中极少见到如此自然自由的情境描绘。我从看过他的《王氏之死》后,就对此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再次阅读有关张岱的一切,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在序言中,史景迁说:“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像烟消云散。”我认为,要真正体会到这个观点,最好先去看看《陶庵梦忆》,然后再来阅读这本书。一夜之间,我看完整本,并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