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30年,明朝的宣德帝面对外国朝贡的减少,决定派遣郑和前往西洋进行公干。接下来的一年里,郑和在1431年的1月19日率领着二万余人从南京下关启程,他的第七次远航“西洋”即将拉开序幕。不过,由于海上的恶劣天气,他们不得不先是在福建避风,最终直到同年的底部才正式出发。此行返航途中,在1433年四月初,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其后由王景弘带领船队返回。尽管如此,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谜团依旧众多:关于郑和真身葬所的争议,以及他遗下的许多珍贵文物等等。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我们有他的雕像、公园、纪念地,还有专门以他命名的邮票、船只模型等。这不仅仅是一种回忆,而是对他的精神与成就的一种致敬。在南京牛首山,有一座被认为是衣冠冢的墓地,但关于郑和真正安息之处,却一直是一个悬案。
除了这些物理形式的纪念,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来缅怀郑和。他曾收养了长兄之子作为嫡嗣,并迁居南京三山街的大宅——马府。但随着太平天国战争,它们最终被毁掉。然而,在1983年考古学家在太平公园发现了马府遗址中的瓷器、紫砂以及青花,这些都是对他的生活痕迹的一个见证。
此外,还有一口铜钟,上面刻有祈求平安并为下西洋而铸造的铭文。而且,在南沙群岛中,就有一群礁被命名为郑和群礁,以此来纪念他的探险精神。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现代设施,比如“ Zheng He”号舰艇——一个用于教育实习目的的大型舰艇。而且,即使是在海外,也有人以他命名,如美国波音公司旗下的首次环球飞行787-200LR机型。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航海日,用以庆祝1405年 郑 和 首 次 下 西 洋 的 日 子。这一天,对于所有参与过这一壮举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标。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不仅要记住这段历史,更要感受其深远意义及其对我们今天世界观察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