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孝宗为何被认为是屈指可数的好皇帝朱棣夺位背后社会如何评价这一历史变故

0

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明朝中的明孝宗朱祐樘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被认为是屈指可数的好皇帝,是因为他恭俭仁明,勤求治理,并且身边多的是高风亮节、敢于直言极谏的大臣。这与他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太子时期,他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

即位后,他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他拨乱反正,罢黜佞幸之臣,对内阁、六部作了大幅度的人事调整。首先触及的是内阁大学士万安和尹直,他们都是阿谀奉承之徒,被人讥讽为“万岁阁老”、“嬖幸之臣”。他们都因其贪污腐败而被罢官。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位名臣特别受到赞誉:一位是刚直不阿的司礼监太监怀恩,一位是学者型官僚丘浚。怀恩曾支持言官抨击传奉官,被先帝贬往凤阳,但由于他的正直性格和忠诚心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倾心仰慕,在孝宗即位后被召回,并参与了对朝廷内部佞幸势力的清除工作。

丘浚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政治见识受到重用。他撰写了一本关于《大学》的补充著作,《大学衍义补》,并且由于他的才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这标志着学者进入内阁的一种新趋势。当时他七十一岁还能参与机务,对朝政提出建议,如端正自身作为立朝之本,不流于异端,不过分开支国力等。

然而,即便如此,这两位皇帝倚重的大臣之间也存在矛盾。一方面,他们都致力于改革,以打破旧有的权贵集团;另一方面,他们也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和偏见,最终导致了彼此间的一些误解甚至冲突。这一切揭示了历史人物个性的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超越个人利益,为国家计谋而努力的人们。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