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军队曾经如同磅礴江山之风,驰骋千里,不仅在建国初期扫灭了张士诚、陈友谅,更北伐消灭了蒙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大帝国。永乐时期,其卫所制度发展至极盛,以三大营为主的精锐部队,在北征蒙古与南伐安南方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战斗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段辉煌又开始走向衰败。正统年间,由于军队腐化,战斗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土木之变,这次挫折几乎让主和南迁一派占据上风,但是在于谦提出的“言南迁者,可斩”的强硬立场下,局势才得以转危为安。
成化时期,有名将王越平定了大藤峡之乱,并且陆续对建州三卫用兵。在赵辅《平夷录》中,也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战绩,如强壮就戮、老稚尽俘等,使得敌人的领地变得萧条无人。
正德时期,本身尚武,而且自封自己为大将军,与蒙古小王子一战取得重大胜利,被称作应州大捷。嘉隆万年期间,由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位首辅支持下的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名将,因而能够发挥其能力,以至于肃清内外之患并取得万历三大征的辉煌成就。
崇祯八年料罗湾一战,大败西方霸主荷兰,这也显示出了明朝水师的力量。不过到了明末,由于内部农民军和外部满清八旗威胁,大量边将练兵抵抗,他们中的部分人如孙承宗、袁崇焕、吴三桂以及卢象升、高起潜等都有显著表现,他们不仅抵御内部挑战,也保卫国家安全直到末日来临。
从开国到覆亡,这30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将领,如徐达常遇春蓝玉永乐皇帝张辅于谦王越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他们都是关键人物,他们带领着明朝各个时代保持住国家的地位与尊严,而这些名将们是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力量,是决定战争结果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们,那么那么辉煌的一代又该如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