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最后一脉赵佣历史的孤帆独航者

0

赵佣简介

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早年的经历

赵佣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生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宋神宗的第六子,其母为宫嫔朱氏(钦成皇后)。曾加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之衔,封均国公。元丰五年(1082年),赵佣转任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在集英殿宴请群臣时,深得群臣肯定。

储君之争

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但高公绘等予以拒绝。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同时暗中派人埋伏,以防不测。大臣们也另有打算,而两位亲王也极关注选立皇储一事。当神宗病情恶化,大臣们开始倾向于立九岁的赵佣为储,并最终成功地将他立为皇太子。

登基及垂帘听政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当神宗驾崩,由九岁的 Zhao 煦即位。高太后一再表示她性本好静,但她却丝毫不放松手中的权力。在高太后垂帘期间,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军国大事,而少年的 Zhao 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以为 Zhao 煦年龄小,全凭高太后的指挥。此举虽然出自无奈,却导致了未来的大祸。

教育与管教

尽管如此,不放松对 Zhao 煦的教育。在垂帘期间,有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担任他的侍读大臣,以期让他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此外,对生活上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沉溺声色,还令他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但这些做法却增强了他的逆反心理。

党争频繁

无论是元祐时期还是亲政后,最活跃的是朝中的大臣们。由于变法与反变法矛盾,以及 Zhao Cook 与高太后的冲突,使得支持变法的大臣与反对变法的大臣都卷入激烈的党争,从而演出悲剧。在垂帘期间旧党控制整个朝廷,对新党进行打击和倾轧始终如一,其中最典型的是车盖亭诗案。这一切对于未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这些斗争背景可以从其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看出,比如关于生母待遇的问题,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即既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又不得忘记作为继承人的责任感,这种矛盾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明显。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