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起源于商朝,是一种用来追封皇帝的称号。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被赋予了“太宗”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一个皇帝被尊为“明太宗”呢?其实,这与朱棣的庙号有关。
在开国皇帝之后,第二位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独独明朝没有明太宗呢?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其庙号应该为明太宗。但是,由于他在朱棣手中失败而下落不明,所以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后改神 宗。而就朱棣来说,其去世后则被追封为 明 太 宗。
然而,在嘉靖元年(1502年),朱棣死后,被追封为成祖,而不是继续使用“大德至仁文武英孝宣武灵圣治平洪武高贵简傅仁和恭惠宽仁至道显功睿智纯正长寿广运盛世开创成功永立安康持正修政敦儒爱民博施广德弘道敷化崇文理学兴礼乐丰衣足食保国安家扬威行远慈祥神灵景耀乾坤延祚社稷可亲可敬天地共知奄美垂裕万方仰望其德泽普遍滋养四海一心供奉者皆以此称颂也即由天子加尊称,则成为历代先贤所共仰的圣主。这次变动是因为嘉靖元年(1502年)7月9日,加封成祖铨命告示云:“自今以后,以成祖陛下之名呼。”并且将他的陵墓从原来的长陵改到更加宏伟壮丽的大型陵墓——昌平陵。
综上所述,由于建文君主未能获得定位,而成祖因其辉煌业绩得以提升其尊荣,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关于这一时间段历史事件的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