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
在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至1261年),忽必烈为了巩固汗位,发起了对其弟阿里不哥的军事行动。
这一系列战役始于蒙古帝国大汗九年的末期,即1259年的冬季。就在那时,哈拉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的戍守者阿里不哥试图趁着他的兄长忽必烈远征鄂州(今武汉)以及次兄旭烈兀进攻叙利亚之机,来夺取汗位。于是,他命令左丞相阿兰答儿从漠北调兵,并命燕京行省脱里赤从河朔征集士兵。而忽必烈得知此情后,便立即率领军队返回北方,在次年的三月,在开平召开了一次诸王大会,以确保自己的帝位。在四月份,阿里不哥也在和林宣布自己为汗,并任命刘太平、霍鲁海等人管理关外地区,同时指示六盘山的守将浑都海等人自关中进攻忽必烈。
五月份,忽必烈以“反叛”为由向天下宣告,并调动了7000名士兵到延安一带要塞进行防御,以及派遣总帅汪良臣率领陕西汉军沿河守卫要隘,以防止浑都海等人的东进。此外,还调动3万名士兵驻扎在燕京附近作为后备力量。六月份,派遣京兆等路的宣抚使廉希宪前往陕西平定刘太平、霍鲁海及浑都海的党羽们在四川地区活动的人员密里火者和乞台不花。
七月份,随着计划成熟,无需再进一步争斗,一场直接对决终于展开了。尽管前线部队遭受挫折,但主力部队却成功击败并迫使阿里的军队退往北方。这一系列胜利极大地削弱了反抗势力的实力,使得那些曾经支持过他的人开始转向支持更有权威的地主公子——忽必烈。
然而,这场内战并不轻易结束。在九月,当时任哈拉和林统帅的也孙恪被暗杀后,不久之后,由于援助断绝而处境危险的情况下,被迫投降并且最终失去了生命。随后的十个月时间中,对抗持续不断,最终导致双方发生多场激战,其中包括昔木土脑的一役,那里的战斗非常惨酷,有3000多名敌人被斩首。但是由于这两位兄弟之间的情感纽带未完全断裂,他们没有选择彻底消灭对方,而是在最后一次交锋后各自收兵撤退。这场冲突持续到了1271年才真正结束,那一年,是当时另一场重要事件——元朝与宋朝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之前的一个关键时刻。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明显迹象表明这些冲突会影响到他们日益加强的心灵联系或他们彼此间关系中的某些变化。当他们最终决定放下武器并重归于好时,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情感纽带似乎比以前更加坚固,它们甚至促成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时代,其中两个兄弟共同治理国家,将他们心灵深处珍视的情谊转化为一种政治上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