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工资微薄的时代,要想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除了低廉的生活费外,还需要高额奖金来作为刺激。明朝时期的戚家军就是这样一个成功实践的例子。戚继光规定给士兵每年的工资仅有10两银子,这几乎是农民打短工收入的一半。如果没有其他补偿措施,士兵们很难被动力所驱使,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平凡的农活获得相似的收入。
要想让士兵们卖命作战,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奖金。在理想和思想教育之外,对于成千上万名勇敢战士来说,没有高额奖金就无法达到真正的心理效应。因此,戚继光制定了一套极具吸引力的赏金制度:每一小队杀死一个倭寇,就能获得30两银子的奖励;杀死10个倭寇则是300两,而100个倭寇则是一笔3000两的大奖。这项制度鼓励了士兵们积极战斗,并且这些钱分配得非常公平,每位小队中的12名成员都能够分享这份荣誉和财富。
这种按岗位发放奖金的做法,即便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也被认为是先进而有效的手段。尽管这个体系可能看似简单,但它巧妙地将风险与回报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位参与者都清楚自己的贡献会得到怎样的回报。此外,如果团队中的某人表现突出,他们还能从个人努力中获得更多收益,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战斗意志。
这样的安排意味着,如果一年内全队累计击败60个敌人,那么基本上所有成员都会成为万元户。而对于那些直接面对敌人的8名一线岗成员来说,他们甚至有机会拿到150两银子的巨款,这在当时相当于国防部长年薪的一倍。此外,当战场上出现“财宝”时,如丢弃物品或俘虏带来的各种财富,一切归大家共享,这种软性收入虽然不可预测,但却为士兵们提供了额外的心理慰藉和物质利益。
总结来说,戚继光没有去改变王朝制度,也没有改动普通士兵待遇,只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创造出了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充满激励性的赏金系统,使原本令人厌恶、危险重重的事业变得充满希望和致富潜力,为其下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鼓舞与经济上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