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16位帝王的梃击案件为什么不了了之

0

明朝16位帝王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持续近三十年的国本之争终于落下帷幕。然而,皇太子朱常洛的境遇却没有任何改善,明神宗依然对他不管不问、慈庆宫依然没有任何守卫、宫中服侍的宦官和宫女除了近侍韩本用之外依然懒懒散散。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皇太子朱常洛的这种境遇将一直伴随整个太子生涯。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酉时,意外陡生,不速之客张差毫无阻拦地闯入慈庆宫,在手持枣木梃(藏于袖中带入慈庆宫)打伤了几个晒太阳的老宦官之后才有人发现其来者不善,随即被韩本用带人梃击案案发。

经过几日的审理,由负责主审此案的齐楚浙三党成员胡士相、劳永嘉等人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十日在审出了张差“柴草被烧,愤而赴京师申冤,路上有人告知手持枣木一梃可作诉状”等案情后准备“拟依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石伤人律”将其“斩决不待时”。

五月十一日,因东林党人的擅自干预,将口供抄录了两份,一份上呈明神宗,一份交由各主审官传阅。五月十二日,这个消息在大明的朝堂上引发强烈震动,再审结果显示张差断断续续供出了“李外父、马三舅(张差亲戚)从中牵线,庞姓宦官、刘姓宦官授意”,这直接指向郑贵妃,但奇怪的是,没有提到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和刘成,即使如此,他们也被分开处决。

这个决定很符合常理,当时主政的是齐楚浙三党,一旦梃击案幕后黑手被确定为郑贵妃,他们会跟郑贵妃以及她的家族势力拼个两败俱伤。但是,为何东林党的人也不提这个点呢?其实,只要对比一下皇太子朱常洵在万历四十二年遭遇的一起刺杀事件,就能发现端倪,那些细节表明可能并不是郑贵妃,而是另有其它力量在背后操控一切。

既然不能确定是否有其他力量参与,所以最大的嫌疑就是将梃击案幕后黑手指向东林党。这样的话,如果确实是东林党策划,那么他们将成为权力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这样可以避免内阁辅臣吴道南(既是三-party成员,也代表着总体上的稳定与平衡)的介入,因为吴道南无法接受直接揭露自己的同僚或政治伙伴涉及此事,从而保护自己所支持或信任的人物免受损害。

由于缺少关键环节——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和刘成,因此所有这一切都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只剩下一个选择:不了了之。这意味着,无论如何,都不会深究真正幕后的真相,而只会关注处理事件的手段,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到不同的政治派别之间的地位与权力结构。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