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期的大臣。他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主张收回司礼监之权,以此作为对幼主的保护。但与张居正意见不合,被冯保等人的谗言所误,被勒令致仕。在万历六年的家中病逝次年被赠复原官,其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人物生平
高拱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高尚贤在正德十二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进士,并曾担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务,最终成为光禄寺少卿。他本人出生于正德七年的十二月十三日,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在五岁能背诵对联,在八岁能背诵千言诗词。此后他开始攻读经义,对书籍有着深厚的研究和钻研精神。
经过十三年的考验,他终于在嘉靖二十一年通过科举考试并选为庶吉士。之后他先后担任翰林编修、翰林侍读等职务。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入京直门,为裕王朱载垕授课,并获得了他的信任和尊重。在朝中的政治斗争激烈之际,他保持了清廉和独立,不轻易附庸风雅或迎合权贵,这使得他在朝廷上拥有较好的声誉。
重返首辅
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退休归乡,而张居正却借机重新起用高拱。这一次进入内阁,高拱凭借其深厚的人脉和政治智慧迅速恢复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坚定地支持与俺答汗签订互市条约,这一政策虽然遭到部分人的反对,但最终得到朱载垕的批准,并成功地结束了近二百年的边疆战争,使得边境地区得以安宁。
政绩斐然
除了外交政策上的成就,高拱还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增强国家实力。他鼓励边防将领加强屯田盐法,以及拓宽其他经济活动,以提高军民生活水平。此外,他还主张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国库财政状况与前几十年的数据相比,如果能够显示出增长,就予以奖励;如果没有增长,则要追究责任。这一制度不仅提高了政府对于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卓越表现,也不能保证他的安全。一方面,由于内部矛盾加剧,加上冯保等人的嫉妒,再加上张居正与太后的关系密切,因此尽管他的功绩显赫,但仍旧被迫辞去职务。而到了万历六岁的时候,他因为疾病而去世,但他的功劳依旧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