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端午诗词孙若微身边丫鬟的节日韵味

0

端午节与古诗词的纠缠:探索传统文化中的节日韵味

在炎热的夏日,人们总会想起那位流放于汨罗江畔、独自饮酒而死的屈原。他的悲剧和对国家的忠诚,让后世以端午节来纪念他,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吃粽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李隆基在《端午》中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在苏轼《浣溪沙·端午》的篇章里,我们看到“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民生活的情形。

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用“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来形容自己过着一种隐逸生活,而殷尧藩则在《端午日》中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不愿随波逐流,但仍希望能有所寄托,“但祈蒲酒话升平”。

边贡以屈子冤魂为题材,在《午日观竞渡》中抒发了深沉的情感。而苏轼还创作了一首《浣溪沙·端伍》,其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样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人物图像。

贝琼则通过风雨交加、晦冥无光的场景,在《已酉端伍》中表达了对英灵未安的心情。文天祥借此机会,以一枝赠给他的艾叶,在《端伍即事》中寄寓着对于国泰民安的心愿。

杜甫在其作品《端伍日赐衣》里提到宫女穿戴出名之服,这也是一个关于荣耀与尊贵的话题。而张可久则将自己的笔触延伸至更远,他在《卖花声·怀古》中的描述,如同一幅画卷,将宫廷盛况和历史遗迹并置于眼前。

舒頔的小诗“碧艾香蒲处处忙”,简洁而含蓄地勾勒出一个忙碌且充满活力的场景。赵蕃通过年复一年不断变化的情况,用“年年端伍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来表达一种共同记忆和同情心。而权德舆则以祝福家人千年的好运为主题,在 《 端伍 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 中留下了一段温馨的人间烟火气。

最后欧阳修以渔家傲之体,《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中描绘菖蒲酒美清尊共,是一次难忘的人际交往,那份纯净与悠然,对现代人来说尤其值得学习和思考。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