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当年没有清兵入关,明朝如何存续?这件事情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历史上的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人们认为满清误国。然而,这种想法并非一概否定,有其依据和理论,也有道理。那么,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明朝末期没有遭遇满清的入关,那么又会发生什么?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得知崇祯帝殉国消息后选择向关外的清军投降。同年四月,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联军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激战,最终李自成失败,满清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
如果没有这次事件,不仅是南京政府,还有其他两股势力——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也可能争夺中央政权。这两个政权分别由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他们各拥有强大的力量,但都面临着统一全国的挑战。
张献忠手下的干将们,如孙可望、李定国等,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而他的势力虽然有限,却更具战斗力。但张献忠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太小,与南明或大顺相比,他想要实现统一国家的可能性较小。
至于南明,它是一个由留下来的士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起来的地位最为正统的一个政治实体。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的支持上,它似乎很有希望。但实际上,由于军队不受中央控制,加之对粮饷要求不断,这使得它难以维持长久,并最终被迅速击败。
综观当时情况,即便无满清之助,大顺、大西及南明三个势力也无法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如果没有这一系列变故,或许中国将陷入一个类似三国时期那样,以“天下分裂”的格局存在。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乱世生存环境,无疑更加艰苦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