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是明末著名思想家和理学家,与兄长顾宪成并称“东林八君子”。他不仅在政治上勇于直言批评,还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顾允成的一生是对晚明社会的一种正面影响,他倡导的爱国实学思想至今仍受后人景仰。
顾允成出身于一个清贫但充满见识的家庭,从小聪敏好学。他与兄长一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都被选送到施观民创办的龙城书院继续学习。在那里,他们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万历十四年,顾允成中进士,但他的言辞激烈被置于榜末。当时,他还未有官职,便因抗疏而遭夺冠带遣返。然而,在南京御史陈邦科推荐下,他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后,他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
万历二十一年,皇帝下诏“三王并封”,顾允成与张纳陛、岳元声合疏直谏,这导致他被贬为光州判官,而没有领旨赴任。他请辞归家,不再复出。同年,兄长顾宪成也遭革职还家。两人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并修复无锡城内的东林书院,使其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学术思想传播中心。
万历三十五年,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其遗著《小辨斋偶存》八卷(附《事定录》三卷)流传至今。明朝天启年中,被追赠为光禄少卿。这一追封显示了他的贤才和对国家影响力的认可。
总之,顾允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不畏强权,不避世俗,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情操,为晚明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