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浙江会稽人,字熙止,号忧庵,以才华横溢闻名。1663年,他参加乡试中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正式踏入官场。在清朝康熙年间,他因军事才能与仗义相助成就显赫。
姚启圣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是清朝收复失地的决定性人物之一,而且还曾斩杀两名强抢民女的兵痞,救下被俘女子,这种仗义相助的行为如同《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
在“三藩之乱”期间,姚启圣多次挫败耿精忠军队,并劝降吴三桂麾下的将领韩大任,从而收复了3000名降卒。
姚启圣制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如剿抚并用策略,使得清廷顺利收复失地。此外,他还通过从郑氏集团内部分化瓦解敌方势力,将郑经部属近五万人投诚于清廷。
姚启圣远瞩大格局,为增强福建水师力量提出了建议,并且他还是个惜才的人,与李光地一起保举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为渠道选将做出了关键性决策。
尽管姚启圣功劳显赫,但他的官职却越升反而小。顺治二年,他被任命为福建巡抚,但后来因抗拒朝廷治闽方略,被降为藩司。随后的几次贬官,最终成为一名九品司厩,这让人难以理解这个奇才的一生竟然如此落魄。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姚启聖故意自我保护,只有明哲保身才能颐养天年。但另一种观点是,这与他的个人性格特点有关:
恃才傲物:姚启聖是个知识渊博、涉猎广泛的人才,对书籍情有独钟,即使皇帝也无法割舍其珍贵之物给予他。
愤世嫉俗:他对满族对汉族文化不平等待遇持批评态度,不时向康熙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惹恼了皇帝。
擅作主张:在实施“海禁”和“迁界令”时,他擅自开放“海禁”,但这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最终导致自己被革除职务。
然而,在周培公的推荐下,以及康熙帝爱才心切的情况下,姚启聖再次获得机会,被提拔到一品总督的地位,是对他一生功绩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一生官运亨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