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八仙”的神话故事,这八位仙人分别是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然而,关于这些“八仙”的具体身份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最早记载中的“八仙”出现在汉代,那时候它们被称为“淮南八公”,包括了吴、李尚、苏飞、高由、高披雷被等8个人。这些人并不都是神仙,但后来人们因为淮南王成仙的故事,而将这8位文人附会为神仙,称之为“八仙”。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仙”的形象逐渐固定下来。在晋代时期,谯秀所著《蜀纪》中提到了名为“蜀之八仙”的人物,但与后来的版本完全不同。真正形成如今我们所知的“八仙”这一群体,是在元代杂剧中,由马致远等人的作品创造出来。
在马致远的一部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我们可以看到吕洞宾介绍了他认为的其他七位神圣的人物,其中包括了锺离权(汉锺离)、铁拐李(铁拐)、蓝采和(板撤云阳木)、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等,他们都是一些男性角色,没有包含女性何氏。但是在明代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中,他把这个列表进行了一次重大变革,将何氏加进了其中,并且确定了每个人的位置,从一号到 八号,即:一号是铁拐李、二号是汉锺离、三号是监采和(蓝采和)、四号是张果老五号则是何天女六号依然是吕洞宾七号则有韩湘子,最后到达第九的是曹国舅。这一次排序实际上奠定了现代对于"Eight Immortals" 的普遍认知。
综上所述,不同时代对"Eight Immortals" 的理解各有侧重,而直到明代末期,一种相对稳定的形象才逐渐形成并广泛接受。(作者:赵竞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