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极为罕见的长期执政女性。1861年11月,她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随后三次垂帘听政,一直到1908年去世,共统治了47年。这段时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人的记忆中,慈禧太后往往被形容为“祸国殃民、嗜权如命、狠毒凶残、工于心计、愚昧跋扈、顽固保守”的一代误国妖后。她因而备受批评。可以说,在很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冰冷且愚蠢的错误象征,将她的名字和负面评价联系在一起,使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遗憾。
无疑,慈禧对中国衰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代帝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被玩弄不已。而她对于湘军和淮军人物的提拔,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目标,并非出于自愿打破满汉界限。在40多年的统治期间,她领导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损害国家主权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当1894年的甲午战争爆发时,即便如此,她依然大举兴建颐和园庆祝自己60岁寿辰,同时阻碍光绪改革,使得中国仍然沉浸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
虽然慈禧犯下许多错误,但也值得我们认识到作为女性,她能够攀登至如此高位,并长达半个世纪左右驾驭国家事务,这本身就证明了她具有卓越的人生智慧和政治手腕。此外,我们通常会忽略的是,在她的统治期间也有所谓的一些正面贡献,比如惩处官员腐败,如处决兵部侍郎庆英,对待玩忽职守者何桂清严惩,以及整顿吏治,有助于恢复纲纪。此外,不畏强权公私分明,无裙带关系地任用人才,如曾国藩、李鸿章及左宗棠等汉族名将,这显示出了其独到的眼光与决断力。
叶赫那拉·杏贞(1835-1908),又称慈禧太后或孝钦显皇后,是一位满洲女皇帝,以其辛酉政变闻名,被尊称为定东陵庙号。尽管存在争议,但她也是洋务运动以及晚清新政的一部分推动者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复杂性,让人难以简单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