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国学达人挑战赛方苞的智慧大考验

0

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以桐城派散文著称,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方苞自幼聪慧,从小便展现出超群的才华,他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章句,再到6岁随家迁居江宁旧居时依然保持着桐城的籍贯。

16岁时,方苞跟随父母返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在京城求学期间,他以文会友声名大噪,被誉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曾赞其文章:“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在32岁那年,他考取了江南乡试第一名,并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但因给《南山集》作序而被株连入狱。他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书,其间创作了《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由于重臣李光地的极力营救,以及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他才得以免死释囚。之后,他进入南书房担任文学侍从,并参与编修《乐律》,还曾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此后,他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同时负责多项重要文献编纂工作,如《一统志》、《皇清文颖》、《三礼书》的副总裁等。

然而,在乾隆四年的某个时候,因一些原因被谴革职,但仍留在三礼馆继续修订古典文献直至病逝。方苞生平笃行儒家经典,对日常生活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为人刚直,不畏强权,因此遭到了部分人的排挤。他提出了“义法”说,即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以义为经,而法为纬,这一理论成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基础,也影响了整个清代乃至现代文学界。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有《周官集注》、《周官析疑》、《春秋比事目录》等多卷本巨著,以及许多篇幅较短但内容深刻的小品文,如《左忠毅公逸事》,这些作品至今仍备受推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史的人们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来源之一。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