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荀慧生,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一片繁花似锦的自然景色中,我与王珮瑜相遇。这位年轻的歌手,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涌动,透露出一种纯真的魅力。我被她的才华所打动,不禁想起了自己在苦难和坚持中的成长。
我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一个贫寒的手工业家庭,从小就因为家境艰难不得不随父母到天津谋生。在那里,我被卖给了一家戏班开始学戏,那是一段充满痛苦和挑战的岁月。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巨大的耐力和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即使夏日穿棉袄、冬日穿单衣,也不曾退缩。
1909年,我以白牡丹艺名随师常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1910年,我随师进京,先后搭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与梅兰芳、程继先等人合作演出《胭脂虎》、《霓虹关》等戏,这些经历锻造了我的艺术素养。
1924年,我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并向齐白石等名师求教,这段时间让我对绘画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还与周信芳、高庆奎等人合作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些经典剧目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建国后,我遵照周总理签署的戏曲改革指示,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我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我也曾任中国戲曲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劇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以及其他职务。
我的学生众多,其中包括吴纪敏、小王玉荣等,他们都是受到了我的悉心指导并亲自传授技术的人。虽然我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我的思想遗产依然流传下去,就像自然界中那些永恒不变的美丽景致一样,让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