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国学探幽方苞的智慧之光

0

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以桐城派散文著称,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方苞自幼聪明,早年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在科举考试中,他屡获高名,最终考取进士,并因其文章被誉为“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然而,在康熙四十五年的《南山集》案中,方苞遭受株连,被捕入狱。他在狱中两年仍然坚持著书创作,不仅完成了《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而且影响了康熙皇帝,对他的学问给予高度评价,最终免死释放。

方苞之后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其中包括武英殿修书总裁、翰林院侍讲学士等。他还参与编纂多部史籍,如《一统志》、《皇清文颖》和《三礼书》。尽管在乾隆四年遭到谴责,但他仍继续致力于研究古籍直至去世。

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之一,方苞提倡“义法”说,即将儒家经典中的道德原则与法律相结合,以此来规范社会行为。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桐城派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成为清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