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恭帝杨侑简介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朝最后一位皇帝,出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自幼聪明,气度非凡,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代王,食邑一万户。
在隋炀帝亲征高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随隋炀帝巡幸晋阳,被拜为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李渊攻入长安后,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拥立杨侑为皇帝,并改元“义宁”。不过,他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其实际权力掌握在李渊手中。
当同年的三月间,有消息传来说隋炀帝死了,这让李渊看到了称霸天下的好机会。他趁机于五月十四日逼迫杨侑退位,然后自行称帝,是为唐高祖,并将国号更改为唐。这意味着楊侑的统治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统治时间的皇帝之一。
降职后的楊侑被封為酅國公,在长安闲居生活至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二日去世,一说病死,一说遇害。谥号恭皇帝,被葬于庄陵。在他的统治期间,由于家国多难,加上自己未能继承父亲和祖父的英明领导,最终导致国家分崩离析。
关于楊侑的人物评价,不同史书有不同的描述,但普遍认为他因年龄过小而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最终导致国家衰败。在《北史》中记载:“恭 帝 年 在 幼冲,而遭 家 多 难。”这表达了对他的不满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