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博白教育科研网青蒿素传奇续写屠呦呦智慧永燃

0

"我最渴望的梦想是将古老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人类健康的力量,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它带来的福祉。我的一生致力于严谨地进行科研工作,希望能够更深入地探索青蒿素,开发更多药物,以此来造福更多的人。我从未追求过任何荣誉和奖项,只是热爱我的研究工作,并希望能持续推动青蒿素领域的发展。"

屠呦呦在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后这样说道。

屠呦呦是一位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药学家。她曾说过,青蒿素就像是一个由传统中医药给世界送去的礼物,而诺贝尔奖则像是科技工作者为了国家而取得的一份荣耀。

1969年1月,当屠呦呦了解到一个全国性的大协作项目——“523”任务时,她意识到这将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契机。这项任务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

抗疟疾药物的研发,就像是与疟原虫进行一场速度赛跑。接手这个任务后,屠呦呦翻阅了许多古籍寻找方剂,与老中医交流,对任何有关中草藥信息,都要仔细记录下来。在收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剂之后,她们编写了一本以640种中草藥為主的大型文献《疟疾单验方集》。这些资料对于发现青蒿素至关重要。

经过多次尝试,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直到她看到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那里提到了青蒿对抗疟疾的事实,这给予了课题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于是,她决定使用沸点只有34.6℃的方法提取青蒿。

实验过程复杂且耗时长达190次失败之后,在191号样品上终于成功得到100%抑制率对疟原虫。此后的临床观察显示该药有效,但也暴露出了潜在副作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确保安全性,屠呦uhu和她的团队自行进行体验试验,最终证明该产品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放弃了努力,他们继续筛选出具有抗疟效果的小分子,从而使得 青蒿素走向生产厂房……

尽管已获得诺贝尔奖,但屠uhu仍然充满忧虑。她担心的是耐药性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来进一步创新和传承这种医学成果。她常问自己:哪些国家还没有消除疟疾?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我们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做好传承创新,为预防新的疫情做好准备?

因此,在她的领导下,一支专注于深化研究并围绕临床需求攻关的小组正在不断前进。一方面,他们致力于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一方面他们勇敢探索生命科学中的基础问题,以打破思维禁锢,为理论创新提供坚实基础。而之前,她还设立了一些基金,用以激励年轻科研人员,让他们产生更多发现和创意。这不仅仅是好奇心或兴趣驱动,更是一种肩负时代使命和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在她看来,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该投身于振兴中华,这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