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赵昀:从政变到理学的君主
赵昀,字与莒,绍兴府山阴县人,是南宋第五位皇帝,也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他在位四十一年,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昀出生于1205年1月26日,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显赫的成就。他的父亲赵希瓐虽然没有官职,但他家族与宋朝有血缘关系,他的曾祖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早年生活困顿,但后来因史弥远推荐,被立为沂王继承人,并改名为贵诚。
1224年9月17日,史弥远拥立赵昀为帝,他一开始对政务不闻不问,而是沉迷声色享乐。这段时间被称为“端平更化”,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等。但这些努力并未持续久长,一旦失去支持,他又回到了以往的腐败状态。
1233年,史弥远去世后,赵昀才真正开始亲政。在此之后,他更加注重恢复国家权威,对外政策上也越发坚定。在蒙古压力下,他决定联蒙灭金,这次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最终导致金朝灭亡。随后他派兵入洛阳,最终因为物资短缺和战术失误而撤退,这次行动被历史记载为“端平入洛”。
晚年的赵昀却再次沉迷于荒淫生活中,与奸臣共谋权力,不断进行排除异己和陷害忠良。他宠爱妃子阎贵妃,她干预朝政,引起公愤。病重时期,由于全国名医都不愿意前往治疗,最终在1264年11月16日去世。
作为一个君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的是他对理学的崇尚,这一点体现在其晚年的改革中;另一方面则是在其统治过程中的多次挫折,比如联蒙灭金及“端平入洛”的失败,以及个人生活中的荒淫无度。此外,由于他的儿子早夭,没有直接指定继承人,所以最终由侄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