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一个恬淡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主动禅位的选择,这两次他不惜放弃权力,让位给后人。他的这一举措,不仅显示了他作为一国之主的宽广胸襟,还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武则天掌握大权的时候,很多大臣和皇子都希望能迫使她还政于李旦,但他们的反抗终究是徒劳无功,只有甘愿做傀儡皇帝的李旦得以平安生活。
710年,当唐中宗李显去世时,李旦的大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成功地拥立父亲复位。因此,人们认为李隆基是最适合担任太子的那个人,而李旦看重的是他的能力和果断,因此决定让他成为储君。
当立太子的消息传出时,太平公主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便四处散布谣言,说应该换个太子。但就在这个时候,甚至连在位的李旦也公开宣布要平息这些谣言。他深知自己不能控制这场政治斗争,所以选择保持沉默。
后来人们称赞他是一个恬淡的人,他甘心做傀儡八年的皇嗣,在武则天阴影下的培养出了优秀继承人——唐玄宗。而且,他两次主动禅位,最终安享晚年。这或许正是“睿”字所代表的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