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网评述
宋理宗简介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
早年的经历
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小官,但生活与平民无异。他七岁时父母双亡,被送往全保长家寄养,一直到十六岁才离开,全保长家。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社会的艰辛和人生的多变,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人格。
登基前夕
嘉定十七年(1224年),他被立为新帝,改名为赵昀,是为宋理宗。他即位之初,由于权相史弥远的影响,他对政务几乎不闻不问,而专注于尊崇理学和纵情声色。
中兴改革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去世后,赵昀开始亲政。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这些措施被称为“端平更化”。
联蒙灭金
面对蒙古威胁,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经过一番争议,最终决定联蒙灭金。当时正值金哀宗逃难之际,南京已失陷。最终,在孟珙统兵二万,与蒙军联合围攻蔡州,将其攻破,并导致金哀宗自缢身亡,以及完颜承麟被乱兵所杀。这标志着金朝灭亡。
失败后的尝试
然而,“端平入洛”的失败使得国力大受削弱,同时也激发了更多内部矛盾。此外,还有阎贵妃乱政的问题,她恃宠而骄,对朝政干预,让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走她的门路,从而导致权力斗争愈演愈烈。
病重及去世
当病重时,无论是征求全国名医还是其他方法,都未能挽救他的生命。景定五年(1264年)11月16日,赵昀驾崩,在位四十余载,其遗诏指定侄子赵禥继承皇位,即成为后来的度宗。而他的庙号最终确定为“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以示纪念其在文学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个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