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南宋开国皇帝与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字元永,以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养育于宫中而闻名。绍兴三十年(1160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当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并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1194年),赵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岁,为后世所称道。他在位期间,大力平反岳飞冤案,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将主战派人士重用,与金国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签订了隆兴和议。此外,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加强水利建设,使得百姓生活安康,是历史上著名的“乾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