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朝最后一统天下道光皇帝为何传位奕詝背后的秘密故事

0

道光皇帝晚年之谜:为何最终传位奕詝,背后的复杂情绪与权力斗争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道光皇帝的建储之举始终是个谜团。他的长子奕纬并未立为嗣君,而是到了晚年才开始思考继承人问题。道光皇帝的性格极其慎重,他可能希望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有更多选择和时间,因为后来奕纬之后的两个兄弟都早早地去世了,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候选人——奕詝。

从六岁起,奕詝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由公忠正直著称的杜受田老师辅导。十多年的学习使得他养成了贤惠正直的人格魅力。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道光皇帝对他的偏好。

就在道光皇帝努力寻找合适继承人的时候,一些小事发生了,让他做出了最终决定。一件关于打猎的事,在《清史稿》中的《杜受田传》中记载下来。在一次打猎活动中,奕詝表现出了一种仁义之心,这让道光非常高兴,并且觉得这个标准符合自己所追求的传统。

卓秉恬曾经告诫他的侄子卓訢,如果父王问及什么事,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回答,但这种说法其实是在提醒人们竞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而杜受田则提出一种策略,即通过展现孝顺的情怀来赢得父亲的心。

虽然这些故事或许带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它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情况:即使有才能、聪明过人的儿子也可能因为急于求成而失去机会,最终输给那些更加稳重、贤惠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奕詝被立为储君,这是一个经过多次考验和筛选出来的人选。

1846年6月16日,当时还没有正式宣布的时候,道光已经秘密立定了遗书,将四子奕訢立为太子,同时将六子的第二个儿子——奕詝封为亲王。这些文件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是国内目前发现能够窥见清代秘密立储制度运作的一份珍贵文献。而当 道光去世后,最后一位接班的是那个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人物——咸丰帝(即第三代)。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