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现代京剧名家大联唱吴小如的京剧票友之旅

0

在那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吴小如1932年随着父母的迁徙步入了北平的历史长廊。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在私立汇文一小和育英小学中度过,那是一段充满学习与探索的日子。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在育英中学见证了“一·二九”的历史风云,而父亲的归来,又让他在天津南开中学展开新的篇章。当抗日战争爆发,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后,他再次踏上了学习之路,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的高中部,并最终毕业于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

教书成为他的职业生涯的一部分,他先后在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的胜利,让他有机会重新追寻大学梦。他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但不久便离开;接着,又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作为插班生,最终转至北京大学中文系完成学业。直到1949年的毕业,这段时间是他知识成长和思想磨砺的重要阶段。

1951年至1952年间,吴小如先后担任过津沽大学中文系讲师和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在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并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在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之后,他留在北大中文系继续教学工作,一直干了近30年。这期间,他主要负责中国文学史课程,同时还教授中国小说史、戏曲史、诗歌史以及古典诗词和散文等多门课程。

1980年的晋升为教授,是对他的辛勤工作的一种认可。而到了1982年末,当调动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工作时,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高校内。他退休后的1991年,也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此后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外,还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共九三学社成员,以及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职位,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吴小如致力于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其作品数量庞大且质量上乘。他早期出版的《中国小说讲话及》,即展现了一种深刻理解的小说艺术;随后的《古典小说漫稿》则展示了他对于民间故事改编能力强烈兴趣。此外,与其他作者合作撰写的《小说论稿合集》更是增强了解读者的视野。而关于戏曲方面,《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以及《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均显示出其对传统戏曲艺术深厚热爱。

对于古典诗词领域,吴先生也有一番造诣所致。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的系列专著,不仅阐释了其对传统文学精髓的领悟,更通过文字细腻地表达出一种抒情的心灵状态。此外,还有《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这些作品无疑将文学阅读带向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而综合类作品,如香港及北京两地出版的大型资料集——《读书丛札》,则体现出作者对于广泛知识领域深邃洞察力。不论是香港或是在北京,各地读者都给予高度评价。此外还有多本专著,如《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以及最近几年的新作,如莎斋笔记、今昔文存、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都令人赞叹不已。这份持续不断的心灵探索,是对前人的敬意也是未来学生们精神上的启迪源泉。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