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他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在建文二年(1400年)的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但盛庸与参政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被迫解围而去。
随后,盛庸被封为历城侯,并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而盛庸驻扎德州,他们互相掎角,以防备燕军的进攻。在东昌的小河之战中,尽管盛庸军力战斗,但最终仍然失利,这标志着他的气势开始衰退。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盛庸屡次遭受挫折,最终在永乐元年(1403年)辞去了官职。他曾因图谋不轨而受到指控,最终选择了自尽。这一历史人物虽然功绩斐然,但也因为一系列失误和背叛行为而备受争议。张廷玉评价他:“东昌、小河之战,其功甚壮。但其晚节乃悔往事,不克引义自裁,是实可惜。”蔡东藩则认为,“若盛庵固明明奏捷东昌矣,则乌得而言其误乎?”但最终结果证明了他的决策存在重大缺陷,使得他成为靖难之役中的一个复杂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