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宏先生的祖父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辛亥”老人,他的家族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沈亦昌冶坊以铸造锅釜和龙凤烫斗而闻名,这个冶坊由沈和甫贡生主持,是一位儒商,他不仅热心于地方公益,还在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了中西学堂,并担任校长。沈和甫与孙中山等知名人物有着深厚的交情,当时许多志士都视他为知己。他还是汤国梨先生的干爹,通过张典通介绍,汤国梨与章太炎结婚,孙中山、黄兴等2000余名宾客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婚礼。至于荣德生先生父亲荣熙泰所说,他曾在乌镇沈和甫家的冶坊担任过帐房工作。
沈家宏先生之兄是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沈日昌,而他的姑父赵君迈,则是他的表弟赵展岳。据文献记载,最早能追溯到的沈家祖先是抗倭英雄沈东溪(1522-1566),后来被授予飞火将军之称,其子孙继承了冶铸业,并开设了著名的沈亦昌冶坊,在柞溪(后迁乌镇)经营达数百年。
从小就登上苏州大舞台表演的是 Shen Jiaming 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回国后加入了抗日部队,该部队驻扎在乌镇,与司令部位于南栅扶栏桥附近。当时Shen Jiaming 先生在司令部担任秘书。此外,由于其对“程派”戏爱好,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就已经成为该派别的一位知名票友。在上海,每周都会有来自全城各地“程派”戏界的人物聚集于Shen Jiaming 家庭,以探讨此类艺术形式。
当时,有一位电力公司职员希望Shen Jiaming 教他儿子唱戏。Shen Jiaming 立即同意并安排那孩子每放学后去自己家听他讲述戏曲知识。一段时间之后,Shen Jiaming 邀请北京来的周长华教授演出,使得那个聪明男孩能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声音指导。这份友谊持续多年,让那个男孩成为了京剧界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即唐恩炘。他是在Shen 家宏府上学习拉奏“程腔”的琴师之一,但由于资历问题,有些资深琴师并不愿意为这个新手提供伴奏直到最后被迫接受支持唐恩炘登台演出。
对于青年时代依靠他的帮助而崛起的人物来说,Shen 家宏确实是一个幕后的导师,为唐恩炘铺平了一条道路。在60年代,当唐恩炘再次回到上海时,他感谢地说:“没有 Shen 家宏,我就不会有今天。” 对於這種珍貴的情誼,一生的經歷足矣。
除了與程砚秋、穆铁芬、周长华以及其他几个熟悉的人士保持着密切联系外,还包括赵荣琛、王吟秋——两位都是程砚秋嫡传弟子——以及高华、高森佰——两位都是程序票友,他们都属于他的社交圈。1953 年,在李丹林策划下举行了一场告别晚宴,以致敬离去多年的程砚秋,此後程砚秋再也未踏足上海。而1954 年,在上海创办亚洲实业铁工厂。但最终,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内心深处对佛教信仰坚定不移,对艺道追求精益求精的心态。他每一次吊嗓,都会极尽努力,不满意则重做;如果对别人的唱法产生疑问,也会认真探讨。如果朋友们指责他过分注重细节,他们便调侃称他是“程腔字典”。然而,即使如此,那些聚集在他的府上欢谈论艺的人们,却始终没有任何不愉快或争执发生,因此人们常常称赞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难得的情谊。